在台灣住過的正港呆丸郎,應該怎樣都很難習慣美國的醫療系統吧。

IMG_4889  
< 美國小型的檢驗室Lab,位於一般社區,外表也好像居家住宅 >

首先,在美國有工作才有醫療保險,或者是依附在家人的公司醫療保險之下。再來,美國的醫療保險制度複雜到美國人(我指的就是你,馬先生!!! )自己都難以了解,到底什麼是EPO, PPO, HMO,哪些療程有cover、cover多少錢、哪些是在妳的醫療保險系統裡面可以看的醫生、哪些需要先由family doctor去轉介等等的問題,還真是複雜。


所幸,在有保險的保障之下,並且大致了解保險方案過後,雖然沒有台灣健保這麼樣的方便,但是憑著我的一己之力,在舊金山還是有辦法找到適合台灣人的醫生。


舊金山不愧是華人多到爆炸的區域,經由房東阿姨口耳推薦、以及上網估狗之後,發現這邊有許多華人醫生可以看。最常被人提及的,就是在灣區的婦產科林次雄醫生、還有類似黃憲仁醫生,只要上網搜尋"說華語醫生網路"等也可以發現許多醫生名單。


第一次產檢,是來到舊金山後的一個月,不知道這邊的醫療模式是什麼樣子,還挺令人坐立難安的,尤其是發現診所外貌是一家看起來很像居家小屋的建築物,不在大醫院裡面。


按照電話預約時間到診所後,要先到櫃台去sign up,寫名字跟抵達的時間,等候十幾分鐘之後才被叫到產科小房間內。


還好看到醫生的時候,他看起來是經驗頗為豐富的年紀,然後說著一口流利的中文(雖然我真的一開始分不出來他是台灣人還是大陸人),具有親切感,因為畢竟華人醫生問診的時候,能夠用中文溝通醫學相關詞彙。


初次在美國看婦產科產檢,會做比較詳細的檢查。說到詳細,唯一沒有的居然就是照超音波。網路上看到很多媽媽分享,在美國產檢基本上不是像台灣一樣每次都會照超音波的,只有在幾個比較關鍵的懷孕週期才會照一下,所以就發現進到一間小小簡單的檢查房,房間裡當然沒有超音波儀器,還有就只有量血壓的工具(量血壓還不是電子儀器,是用手按幫浦的那種....)。


初次會產檢的項目,也不知道不同的醫生有沒有太大的分別,不過我就只有做了:量血壓、量體重、醫生會幫忙按壓乳房確認有沒有腫瘤(這個在台灣應該都沒有)、還有做內診(這個台灣應該也沒有)、另外就是用皮尺量肚皮大小


所以,我也不知道詳細在哪裡,看到皮尺的時候,台灣人應該真的都會很傻眼。


之後,醫生詢問了一些歷史病例,還有幫忙安排我去做一次的血糖檢測跟去做高層次超音波(其實在這邊就叫detailed ultrasound,也感覺不出來比大型超音波有更仔細多少)。雖然我在台灣已經做過大型超音波了,而且我台灣的婦產科醫生也說過若無特殊問題其實不用做高層次,當我美國的醫生叫我去做高層次的時候,我也有遲疑的問說現在已經超過20週很多了,做高層次有需要嗎。


但美國醫生跟我說,多了解小baby對未來的接生還是好的,一方面我猜可能他也希望我在這邊做一些檢測報告吧,所以就要另外安排兩次時間分別去做血糖跟超音波。


於是乎,就可以知道美國看醫生有多麼的沒有效率。


首先超音波還不能在產檢的時候一次照完,要另外安排去別的超音波檢驗所做,報告還要等檢驗所送回婦產科診所。再來,就是連血糖檢測也要分開在不同天去另外一家Lab做,報告一樣也是要等Lab送回產科。所以為了要做檢查,我還得在白天上班時間多去兩個不同地方做相關檢驗,這是什麼鳥程序阿。   @@


後來發現,我的血糖報告居然第一次過高,需要再做一次更詳細的檢測,自然地又要多去一次Lab、耗上半天在那邊等候做完三個半小時的血糖檢測(detailed glucose,下次再來分享血糖檢測慘烈狀況。)


我只能說,我一直都認為,身為台灣人還是很以台灣人自豪,在如此便利跟安全的國家生活過之後,在美國是很容易有衝擊的。


馬先生有次跟我開玩笑說:「妳怎麼知道我不是為了台灣健保娶妳的!」  我想馬先生是真心的...。   Σ(=ω= ;)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法蘭小姐 的頭像
    法蘭小姐

    法蘭小姐 矽谷心生活

    法蘭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